打骂孩子后怎样消除孩子心理阴影

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在完善自己,从这个过程中不断修炼自己。我们都说身教大于言传,父母学会冷静处理问题,孩子也会逐渐学会不吵不闹的去面对解决遇到的问题。

打骂孩子后怎样消除孩子心理阴影

“对不起,希望你原谅爸爸/妈妈”

如果家长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对孩子施暴伤害到孩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孩子道歉,说这是你的不对。别小看了给孩子道歉这件事,如果家长打完孩子,特别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打了孩子,会很容易给孩子留下阴影。

还会让孩子厌恶父母,以后的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当然,家长知道自己是冲动打了孩子不对,在给孩子道歉的时候除了要说自己的不对以外,还要说孩子的不对,之后再向孩子保证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家长在给孩子道歉的时候,需要诚心实意,不能欺骗孩子,否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更加的大。

“妈妈/爸爸很爱你”

家长在打完孩子或者骂完孩子以后,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恐惧感。也会让孩子怀疑爸妈是不是真的爱他。很多孩子开始和父母越走越远,就是因为他们以为父母不再喜欢自己。所以,如果家长在打完孩子以后,还是要及时安慰孩子,并且告诉孩子“妈妈/爸爸很爱你”。

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一方面孩子会更容易原谅你的过失,另一方面也不会让他觉得你不再爱他。这样以后的亲子关系更加容易修复。家长没控制住自己,打了孩子或者骂了孩子,一定要很快通过行动向孩子表达爱意,这样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情绪爆发打骂孩子后,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减轻孩子内心创伤呢

一、冷静反思

先转移注意力冷静下来,想清楚对孩子发火的原因:孩子是犯了严重到不可原谅的错误吗?是自己不够有耐心吗?最近情绪不太好,是想发泄到孩子身上吗?刚刚对待孩子的态度会不会太过了?

只有先从自身找到原因,才能够理智处理孩子的错误。控制好情绪,一个通情达理温和的大人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要远远好过远比一顿胖揍后暂时的屈服。

二、向孩子道歉

当发现确实是因为自己的情绪没控制住时,做为大人这时应该放低姿态向孩子道歉。当父母的具备同理心,能够以身作则,犯错能主动面对,积极争取原谅,孩子也会学习到,错了就认错,而不是推卸和耍赖。

三、沟通和解决

向孩子道歉后,即使他表面上已经忘记了发火的事,但心里多少还会有些委屈。这时候,就要和孩子打开心扉的沟通一下,心平气和地回想下刚才发生的事情。

父母先可以询问下孩子对这件事的看法,心里还有什么想法,不管孩子说什么,首先要尊重他的想法,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愿意接受自己的意见的。然后父母再提出孩子的错误,委婉告诉孩子事情的严重性,帮助孩子学会反思,从而进步,告诉他下一次如何能做得更好。

从而拉近亲子关系,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在以后的亲子相处中,才会更加融洽。

四、谢谢孩子的原谅

很多孩子在受到父母的责骂后,都会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这样的想法对于孩子是非常可怕的。一定要告诉孩子,父母也是爱他的,即便在他犯了错误,父母很生气,也只是因为他的行为,不是因为不爱他。

只有孩子能感受到爱,才会更自信更阳光,前途才会更加光明。

五、多一点肢体接触

其实,就算你口干舌燥地说上半天爱孩子,也远远比不过一个拥抱,即使是握了一下手,轻抚孩子的头,都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爱他。亲子间肢体上的接触,能够迅速有效的拉近关系,缓和氛围,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感受到父母的爱护。更能弥补被教训后内心受到的伤害。

对孩子发脾气很后悔,实用有效的3步措施弥补心理伤害

第一步,察觉。察觉发生了什么,孩子做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激起了你什么情绪反应?这样的情绪自己熟悉吗?以往是什么情形引发的?等等,内心问自己这些问题,从而可以到达这样的目的: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看到自己的言行和做法,二者之间是不是有必然关系,自己是不是可以有其他更加有效的应对方法。理解别人的意图,又懂得自己的需要,就相对更能控制情绪,和发展出更加有效的处理事情的应付方法。

第二步,道歉。其实这步,对很多家长来说,或许很难,去和一个孩子,甚至是“什么都不懂或不会表达”的孩子道歉,即使心有余,但是力不足,不知道怎么开口,怎么表达。就拿文章开头的事例来说,(父)母可以这么表达:“刚刚看你躺地上发脾气,妈妈觉得很不妥,又没控制住脾气,对你态度不好,你一定会感到很委屈和难过,甚至生妈妈的气。

妈妈能理解的,以后我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过也希望你能用语言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而不是躺地上,可以吗?”这样做,孩子的情绪得到理解和安抚,也能感受到妈妈爱自己,同时又给了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孩子就会从这个事件中走出来,而不会压在心底。

第三步,弥补。弥补什么呢?虽然经过第二步,孩子的内心得到了安抚和释放,也没有了对父母的敌意和不满,但是或许孩子的现实需求(没吃到汉堡包)还没有满足,那么父母就可以换一个新的自己也能接受的而孩子又很喜欢的东西满足他,比如孩子爱玩水,就可以允诺周末带孩子去游泳或泡温泉。

也就是说,这是事件中,孩子没有感受到爱和安全感,甚至对自己的需求产生质疑,那么父母通过做其他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还是看重自己的,尊重自己的很多想法和需要,那么孩子除了在第二步中得到的修补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强自尊,肯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对一个人发展真自我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中,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就是因为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自己”很少得到肯定和认可。

奶奶经常打骂孩子,这样会对孩子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有可能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家长,要耐心教育孩子,更要维护好家庭环境的良好氛围,跟长辈统一战线,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

奶奶经常打骂孩子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吗

奶奶经常打骂孩子,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奶奶天天吼孩子会怎么样呢?

1、我们要知道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说话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老爱幼,话要好好说,不要大声说话,起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做人要有修养,不要大声说话,更不要吼孩子,大人的言行举止是孩子的榜样,长辈要给孩子起到表率的作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孩子交流是漫长的工作,学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如果奶奶天天吼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的胆小,特别的懦弱,在长大之后孩子也会特别的没有安全感,可能就不敢主动的和别人去交流,也不敢去和别人相处,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可能就会变得没有朋友变得特别的自卑,所以尽量要让家里人都好好的对孩子。

3、奶奶天天吼孩子,小孩子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天天吼的孩子也会自卑,我身边就有这样子的,小孩子你越吼他,他跟本就不听你的,让你在那里吼,小孩子要耐心教育,跟他讲道理讲对错,他还是会听进去的,不要吼,家长生气,对小孩子也不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4、奶奶天天吼孩子,孩子会越来越淘气。淘气这种性格特点的孩子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做,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义气”十足,爱打爱闹,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规则意识较差。一般号称“孩子王”的孩子基本就是这类性格。因为这类孩子,他们一般思维活跃,鬼点子多,同时动手能力很强,比较胆大,也善于搞好人脉关系。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1、约束自身树立好的榜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喜欢学习的父母只有吃喝玩乐,一个不知道该做什么的父母,一个品行恶劣、行为粗俗、自私、不尊重老人的父母,就不会培养一个好孩子。

2、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有时候家长的期望越大,最终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孩子也会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自己不断努力,就在这个期间,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

3、对孩子多鼓励和尊重。家长需要把言论权、选择权和决策权的部分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4、对孩子要耐心、温和,允许孩子犯错。犯错也不要大吼大叫、责骂或冷言冷语。培养一个内心平静的孩子不仅在学习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上,都是很有帮助的。

孩子犯错了,应不应该打骂孩子

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打骂孩子。生孩子容易,教养孩子需要您的耐心和克制自己,不要为自己解气,而误了孩子的成长,要给孩子正确成长的土壤!

孩子没有不犯错误的,犯了错误,家长一定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方法,自己解气,误了孩子,也会让自己以后更烦恼。不用打骂方式,用感化教育,孩子会感谢您的,以后也会让您有成就感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就会动手打骂孩子。其实这样做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严重的会引起反作用,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有什么心理

1、会出现逆反心理。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2、会产生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3、自卑心理。在童年时期,孩子的自信心大多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如果经常受到批评、吼骂,孩子会自我否定,认为是自己太差劲了才会招骂的,久而久之变得自卑、内向。

4、缺乏安全感。孩子的心是十分敏感的,当家长用吼骂、不耐烦的语气对待他时,他会认为是父母讨厌自己,不再爱自己了。这会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内心难以接受他人,性格孤僻,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5、怀疑自己。有些家长在外面受了气,回来就吼骂孩子,哪怕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这会让孩子产生“不管我做什么都是错的”的想法,做事变得畏手畏脚,哪怕以后工作了,还是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不利的。

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有以下行为

1、他会很容易对他人产生敌意。一个安全感差的孩子,他的危机意识更加强烈,自我界限很容易被侵犯,因此他会在与他人交往中莫名的受到伤害,从而对他人产生敌意,甚至攻击他人。

2、他会自卑,妒忌别人,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这样的孩子很难找到强大的自我,在人群中不敢大胆的表现自己,在遇到困难时会想到退缩,女孩子会容易顾影自怜,男孩子会没有担当,不敢对自己和别人负责等等。

3、会产生暴力行为。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4、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1、如果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先改变自己。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个过程,孩子的不良行为,往往是从环境或父母那儿直接传授下来的。树立榜样来教育是发展孩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办法。

2、合理管束孩子。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

3、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利。随着孩子的成长,给他越来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权力是很重要的。必须有意识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种什么事都为孩子做的想法,来给孩子一些自由度。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们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会因此更加尊重我们,爱我们。

4、每天抽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共同做点双方都感兴趣的事情。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应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脱且同情的态度陪伴在孩子的身边。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让父母们怒不可遏的事情一定会存在,几乎无法避免。同时,父母们也认为愤怒、生气、让自己情绪失控是不好的。于是,总在冲孩子发完脾气后感到非常内疚,担心自己的盛怒会否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于是痛哭,愧疚,妥协,反悔,甚至惩罚自己。若这一幕总是重复上演,孩子继续任性,父母继续崩溃。亲子关系就容易陷入僵局。那么,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不打骂孩子呢?

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不打骂孩子:

一、接纳情绪。

中国人习惯去压抑自己的感受,表达感受是特别不擅长的一件事情,也不愿意去这样做。但是,只有去表达感受,接纳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负面感受。因为感受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它只是一个信号,让我们知道有什么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感。当我们不去排斥情绪的时候,我们更能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的人,才有可能去倾听到孩子的声音,才能更理解孩子的感受。

二、表达初始感受

控制情绪,需要在情绪还没有到达顶点的时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描述自己的最初的感受。很多时候是因为压抑了太久,愤怒到达了极点收不住了。所以在觉察到有一点点情绪的时候,就去及时地表达,好过一直忍让到最后突然爆发。

三、让自己冷静一下

如果是真的是忍不了的时候,建议你走开。你可以跟孩子说:我需要去冷静一下,你可以关在房间里去追溯一下,是什么引起了自己这么大的情绪的波动,是孩子还是自己?

四、自我成长

很多时候,生气是对自己无能的一种愤怒,就是自己没有控制好自己,也没有管好孩子,这都是因为对自己没办法做到的事情的一种愤怒。所以在平时的时候,多看一些情绪管控的书籍,还有育儿书籍。一方面可以更了解自己的情绪,感知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更了解孩子。当知道是孩子的年龄使然,而不是故意跟家长做对,就会对孩子有更多的一些理解。

五、换种思维,看到好的一面

无论是从孩子的行为来说还是从妈妈的情绪来说都有好的一面,看见并找到这个好的一面,激发正向思维,就能改变妈妈的心态,对孩子更多的包容和陪伴,这种情况才是对当下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来说,最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