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入初中后,大部分就进入了青春期,在学校学习中,会面临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的种种压力等,由于孩子没有能力自行消解负面情绪,父母绝对不能轻视此类问题。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父母一定要格外注意。较大的心理压力会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神经衰弱以及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和习惯,从而导致厌学。
有些初中生表现出孤独感和高压力。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不好,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恰当,简单粗暴,无法进行正常的亲子沟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专横跋扈,对父母充满敌意。孩子人让干嘛就干嘛;孩子在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通常会表现为烦躁难安,在日常生活中,情绪会比往常更容易激动,还有的小孩会表现出消极情绪,对生活失去积极性建议家长这个时候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初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课程加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急转弯时期,感到压力很大。尤其是部分学生,底子簿,接受能力较差,心理压力就更大。
部分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学生,平时成绩一直稳定,但是一遇到重要考试就非常紧张,考试前吃不好睡不香,经常生病,心律紊乱,考试时更加紧张,拿到试卷便思维迟钝,半天进入不了状态,平时得心应手的题目,一下子答不出来,甚至一片空白。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十分担心别的同学超过她,整天争分夺秒地学习,不敢有一刻松懈。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焦虑过度。渐渐地,思想不集中,不能正常思维,满脑子是问号;“有人超过,自己怎么办?”久而久之,一个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发展到不能坚持正常学习。
少部分学生家庭比较拮据,父母挣钱很艰难,但他们都极力支持孩子读书,并告知孩子只要考得上大学,愿意倾家荡产、贷款也要供其读书。回到家里,家里不管有多么繁忙,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做家务,因为父母认为现阶段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别人看来,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可哪里知道,这“幸福”里,孩子背负了多么沉重的心理压力,尤其到了考试,孩子更担心成绩考差了,对不住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