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虽然思想上比初中时期有了一定的成熟,但是情绪波动较大,往往会因为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不能专心学业。高中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去钻研。孩子缺乏目标,也就会在学习中慢慢产生倦怠心理,不想继续求知。某些高中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得孩子在学习各门功课时碰到许多困难,学生也就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不愿继续学习。
首先,了解学生不愿意上学的原因非常重要。可能是因为学生感到学习任务太重,或者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遇到了不愉快的经历,或者是因为个人问题所导致的。只有找到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学生认为学习任务太重,可以考虑改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减轻压力。比如说,可以专注于重要的学科和任务,然后逐渐增加学习时间。此外,还可以寻找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和支持。
如果学生在学校遇到了不愉快的经历,可以考虑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尝试加入各种俱乐部和社团,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充实和幸福时,对于学校的学习压力也会减轻一些。
家长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信心。家长还可以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师长要给予必要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关注。比如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及行为,让孩子对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不把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对新事物、新情境保持有充满幻想式的想象和判别。不以笑话或非分之念,来嘲讽孩子的想法以及对美好的向往,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千万不要吃喝拉撒样样都管束孩子。
要在心平气和和谐愉悦的的氛围中与孩子平等地谈心,把孩子当成与自己有平等人格的人,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宣泄情绪,家长要反省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认错。
不要再和孩子谈上学的事,就前途问题和孩子一起商量,我们总是要自己独立吃穿住行的,我们总是要让自己独立生活的,就此问题让孩子拿出解决的方案。当孩子拿出解决的方案之后,父母可以无条件站在孩子这边,充分赞赏孩子的方案,并支持和肯定他的行为,让其在自食其力的过程中自我发现和反思自己。
当孩子对父母说起上学这件事时,应当多听孩子的述说,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谈论他上学过程中的有趣的事情,以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进而使其自觉自愿的提出走进学校的意愿。
要多陪孩子聊天,打开孩子的心结,家长要有耐心,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和孩子进行诚恳沟通,以真诚、关怀、宽容、体谅的态度对孩子的处境表示理解,以自己曾经在学习上所遇到过的困难和挫折引发孩子的同理心,使孩子道出他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学习上所遇到困难或挫折,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